「你對自己的現狀感到滿意嗎?」這是我提供咨詢服務時經常問的一個問題。

  「不滿意,但是我沒有更多的選擇。」這是最常聽到的回答。我們也許會奇怪為什麼如 此多的人對自己毫不滿意,卻不試圖去改變它。據我瞭解有兩方面的原因:

  一、我們已經習慣了某種工作狀態和職業環境,並且產生了某種依賴性。

  二、重新做出選擇,會喪失許多既得利益,甚至大傷元氣,從此一蹶不振。

  第一種原因用一個經濟學的詞彙來表達:路徑依賴,它是類似於物理學中的「慣性」,

  一旦選擇進入某一路徑(無論是「好"的還是「壞"的)就可能對這種路徑產生依賴。某 一路徑的既定方向會在以後的發展中得到自我強化。人們過去做出的選擇決定了他們現在及未來可能的選擇。好的路徑會起到正反饋的作用,通過慣性和衝力,產生飛輪效應而進入良性循環;不好的路徑會起到負反饋的作用,就如厄運循環,可能會被鎖定在某種低層次狀態 下。

  以下的故事也許有助於我們理解這一概念,並且加深對其後果的印象。

  美國鐵路兩條鐵軌之間的標準距離是4英尺8.5英吋,這是一個很奇怪的標準,究竟是從何而來的呢?原來這是英國的鐵路標準,而美國的鐵路原先是由英國人建的。那麼為什麼英 國人用這個標準呢?原來英國的鐵路是由建電車軌道的人所設計的,而這個正是電車所用的 標準。電車的鐵軌標準又是從哪裡來的呢?原來最先造電車的人以前是造馬車的,而他們是 沿用馬車的輪寬標準。

  好了,那麼馬車為什麼要用這個一定的輪距標準呢?因為如果那時候的馬車用任何其他 輪距的話,馬車的輪子很快會在英國的老路凹陷的路轍上撞環的。為什麼?因為這些路上的 轍跡的寬度是4英尺8.5英吋。

  這些轍跡又是從何而來的呢?答案是古羅馬人所定的,因為在歐洲,包括英國的長途老 路都是由羅馬人為他們的軍隊所鋪的,4英尺8.5英吋正是羅馬戰車的寬度。如果任何人用不 同的輪寬在這些路上行車的話,他的輪子的壽命都不會長。

  那麼,羅馬人為什麼以4英尺8.5英吋為戰車的輪距寬度呢?原因很簡單,這是戰車的兩 匹馬屁股的寬度。

  等一下,故事到此還沒有完結,下次你在電視上看到美國航天飛機立在發射台上的雄姿 時,你留意看看在它的燃料箱的兩旁有兩個火箭推進器,這些推進器是由一家公司設在猶他 州的工廠所提供的。如果可能的話,這家公司的工程師希望把這些推進器造得胖一點,這樣 容量就可以大一些,但是他們不可以,為什麼?因為這些推進器造好之後是要用火車從工廠 運送到發射點,路上要通過一些隧道,而這些隧道的寬度只是比火車軌寬了一點,然而我們 不要忘記火車軌道的寬度是由馬的屁股的寬度所決定的。

  因此,我們可以斷言:可能今天世界上最先進的運輸系統的設計,是兩千年前便由兩匹馬的屁股寬度決定了。這就是路徑依賴,看起來有幾許悖謬與幽默,但卻是事實。

  職業生涯無法擺脫這種路徑依賴,一旦我們選擇了「馬屁股」,我們的人生軌道可能就 只有4英尺8.5英吋寬。雖然我們並不滿意這個寬度,但是卻已經很難從慣性中抽身而出。

節選自《選對池塘釣大魚》/ 作者:[美]雷恩·吉爾森

擴展閱讀:

路徑依賴定義

  一旦人們做了某種選擇,就好比走上了一條不歸之路,慣性的力量會使這一選擇不斷自我強化,並讓你輕易走不出去。

  第一個使「路徑依賴」理論聲名遠播的是道格拉斯·諾思,由於用「路徑依賴」理論成功地闡釋了經濟制度的演進,道格拉斯·諾思於1993年獲得諾貝爾經濟學獎。

  諾思認為,「路徑依賴」類似於物理學中的慣性,事物一旦進入某一路徑,就可能對這種路徑產生依賴。這是因為,經濟生活與物理世界一樣,存在著報酬遞增和自我強化的機制。這種機制使人們一旦選擇走上某一路徑,就會在以後的發展中得到不斷的自我強化。

  「路徑依賴」理論被總結出來之後,人們把它廣泛應用在選擇和習慣的各個方面。在一定程度上,人們的一切選擇都會受到路徑依賴的可怕影響,人們過去做出的選擇決定了他們現在可能的選擇,人們關於習慣的一切理論都可以用「路徑依賴」來解釋。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Akin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