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lose

〔專欄節選〕資金瘋狗浪,零利率的資金潮再造泡沫--今周刊「老謝開講」


(本文由台灣《今周刊》雜誌提供,節選自514日出版的當期「老謝開講」專欄)

中國移動將以溢價的方式入股遠傳;驚爆中資來台投資,台股在四月三十日暴漲三七八.五一點。

此後,台股連番大漲,外資大力加碼,散戶湧入,造成五月四日到八日的單周台股大漲五九一.三點,成交量更放大到一兆六一三億元,創了二OO七年八月來的新高。

近一周,外資單周買超七五八.三三八億元,近十個交易日外資買超更達一二六O.六六億元。外資瘋狂買進,台股單周漲幅達九.九%,是十年來第四大的單周漲幅,有人把這個現象稱為「台灣奇蹟」。

原本我以為這個現象是因中資來台效應,台灣惟一獨有;不過仔細深究,台股從四月二十八日最低點五五七一點彈升到六六二八.五四點,並在近七個交易日中大漲一O五七點,漲幅為一八.九七%,但表現比台股還好的市場還不少。

漲幅第一的是跌破大家眼鏡的新加坡股市,新加坡才剛公布第一季GDP(國內生產總額)季成長為負一九.七%,但新加坡海峽時報指數卻從二十八日最低點一七九一.四五點漲到二二八三.八四點,漲幅高達二七.四七%。

其次是東歐的捷克股市從八O七.二點大漲到九八八.八點,漲幅達二二.四九%;然後是土耳其股市從二八九七一點漲到三四八O一點,漲幅有二一.三%;克羅埃西亞股市漲幅也達二O.六八%。

很多去年跌深的歐洲國家股市,如奧地利、希臘、芬蘭、挪威股市,在這「黃金七天」,漲幅都超過一五%。

亞洲除了新加坡與台股外,香港恆生指數在五月四日到八日的一周當中大漲一八六八.八八點,全周漲幅達一二.O四%;港股從二十八日起由一四四五七點拉升到一七三八九點,漲幅也高達二O.二%。

印尼股市從一五七六.一O八點漲到一八六二.五三點,漲幅有一八.一四%;連泰國股市都從四六八.七六點漲到五三五.七點,漲幅有一六%。其他如菲律賓、馬來西亞,也都有超過一O%的漲幅。

今年漲幅已經很大的中國股市,上海股市全周上漲五.九八%,但深滬兩市單周成交量卻達人民幣一.二兆元,日均量創下人民幣二四二三億元的紀錄,兩市都創新高價。

另外,今年反彈堪稱全球第一的俄羅斯股市,從四月二十八日的最低點七八O.三二點,反彈到九三八.二七點,漲幅達二O.二五%。

原本我們以為中國移動帶來的中資來台新浪潮,外資急忙從空翻多,這個現象是台灣所獨有;結果深究全球股市,在那關鍵的七個交易日裡,新加坡、土耳其、捷克、克羅埃西亞、香港、俄羅斯股市漲幅都超過台股,而這些國家可沒有台灣的中資效應。

眼看著台股的大漲,證交所趕緊發布台股基本面的「不利數據」;包括台股連續飆漲,本益比已從三月底的十三.八九倍,急遽拉高到四月底的四十一.八一倍。 其中,在金融期連漲了三支停板帶動下的金融股大漲後,本益比居然高達三六七.五一倍;證交所公布超過三百倍的金融股本益比,不覺令人想起一九九O年的金融股狂飆年代。

另外一邊,美國仍深陷金融海嘯的餘波,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克魯曼,與「新末日博士」紐約大學經濟學教授魯比尼,都仍一再警告美國金融海嘯災難來了;但是道瓊工業指數已從六四五九點拉升到八五七四點。在利空中,美股已經反彈了三二.七四%。

更值得一提的是那些超跌股、低價股,都呈現數倍的大漲幅,比起藍籌股表現好了太多。

像是成長型績優股如蘋果,最低跌到七十八.二美元,市值六九七.六三億美元,如今漲到一二九.一九美元,市值成長五五%為一一五二億美元。

Google股價最低跌到二四七.三美元,市值七七九.六億美元,如今漲到四O七.三三美元,市值增加五四.六九%為一二八四.一二億美元。

而IBM市值則增加四六%,從九一七.O四億美元增加到一三三九.六七億美元。這些「名門正派」的藍籌股,市值成長都在五成左右。

**業績不佳,股價漲翻天**

反觀去年業績不佳,股價暴跌的金融、汽車、半導體股,市值在這一波反彈中成長驚人。

例如,美國十九家銀行壓力測試結果終於揭曉,盡管很多專家認為銀行業最壞的情況仍未出現,但是銀行股的股價似乎挺身而出告訴世人說,銀行業危機已逐漸過去,最顯著的例子,是美國銀行業市值大幅倍增。

道瓊指數跌到六四五九點的時候,花旗集團跌到O.九七美元,市值只有五十三.四七億美元;美國銀行跌到二.五三美元,市值只剩下一五一.九五億美元;而摩根大通(J. P. Morgan)跌到十四.九六美元,市值也僅剩五六二.一九億美元。

這回被巴菲特加持的富國銀行最慘跌到七.八美元,市值僅剩三三二.三八億美元;高盛一度跌到四十七.四一美元,市值只有二二五.六七億美元;摩根士丹利一度跌到六.七一美元,市值也只剩下七十三.八一億美元。

美國六大銀行在股價下跌最慘烈時,市值合在一起,不過只有一三九九.四七億美元,這個市值比起中國工商銀行、中國建設銀行都不如;換句話說,一家中國工商銀行就可換得六家美國最大銀行。

不過道瓊指數彈升到八五七四點,銀行股成了反彈急先鋒,花旗最高彈升到四.二五美元,市值已回升到二二一.六億美元;美國銀行從二.五三美元反彈到十四.六二美元,已經反彈了四.七八倍,市值也回升到九O七.一億美元;摩根大通反彈回到三十八.九四美元,市值回復到一四六三.三四億美元。現在,單是一家摩根大通,就抵過中國工商銀行及中國建設銀行了。

另外,富國銀行從七.八美元彈升到二十八.一八美元,市值回到一二OO.八六億美元,已經超越合併美聯銀行之前的水準,成為全美第二大銀行。

高盛股價則有數倍的上漲,從最低的四十七.四一美元反彈到一三九.五九美元,市值拉升到六六四.五九億美元。摩根士丹利股價漲到二十八.二美元,市值也達三一O.二億美元。

原本六大銀行的市值慘跌到一四OO億美元,如今回穩上揚到四七六七.六九億美元。只不過不到三個月的光景,美國六大銀行市值增加了三三六八.二二億美元,膨脹了二四O.六七%。

美國十九家銀行壓力測試結果揭曉,預計五至七家銀行必須再增資大約六五O億美元;對此,市場專家各有不同看法。但銀行股的股價反彈數倍後,最起碼宣告美國銀行業最困難的階段已過去了;像美國銀行、花旗股價大漲數倍,再度破底的機率已不大。而且市值大增,也讓銀行迴旋空間變大了。

因此,面對今年以來全球股市的急跌,主要原因是去年的跌勢實在是太兇猛了,各國政府為了救市,如美國實行零利率、並採用寬鬆貨幣政策。各國政府賣力把錢放到金融體系,再進入經濟體,讓游資蠢動必須速謀出路。這是近兩個月來,新興市場貨幣升值,股市上揚最重要的關鍵。

全球央行實施的零利率政策,讓多數國家的貨幣供給率持續上升。中國深滬股市今年來大漲,像上海B股從八十六.四四四點漲到一七O.四四八點,彈幅達九七.一七%;上海A股從一六四九點漲到二七五六.二八點,彈幅也有六七%,背後是政府蓄意在放錢。

中國第一季新增放款達人民幣四.五八兆元,已十分接近今年人民幣五兆元的目標值。從貨幣供給年增率更明顯可以看得出來,去年十一月M2(廣義貨幣供應量)的低點是一四.八%,到了三月已上升到二五.五一%。

美國的情況也是如此,Fed(聯準會)猛力放錢,M2年增率也從去年八月的五.三九%,上升到O九年二月的九.三%。美國向日本的零利率看齊之後,當年在日本出現的資金外流情形,又曾對全球經濟及股市帶來什麼樣的衝擊,更加值得評估。

日本央行在一九九二年二月將指標利率降至零,正式進入零利率時代,並持續到二OO六年七月。

這段期間,日本資金大量外流,日本人大量買進國外金融資產,尋求更高的投資報酬,日本人擁有的海外資產餘額,從O一年起顯著增加。

從O四年到O八年間,日本的凈國際投資部位的總資產餘額,增加了一九二兆日圓,年增率達一一.一%,由於資本大量匯出,對美元需求增加,日圓頻頻走跌。

而日本資金大量外流,加上利差交易盛行,提供了全球充沛的流動性,全球資金泛濫,股市、房市、原物料都在猛力炒作中大漲,日本經濟則陷入失落的二十年。現在,美國、歐洲都加入零利率行列,看起來這次的錢潮是流向超跌的亞洲、東歐及南美洲市場。

拉丁美洲的阿根廷股市,今年從九一四點漲到一五OO點,漲幅已達六四.一%;巴西股市從跌破三萬點,如今漲到五一三九五點,反彈也逾六成;還有受流感侵襲的墨西哥股市,最近從一六七五六點漲到二四O八五點,漲幅也高達四三.七八%。

亞洲股市由中國領漲,台灣、南韓、新加坡、香港,到東協各國都跟上。去年跌得最慘烈的越南股市,今年從二三四.六六點漲到三六三.八五點,彈幅也有五五%,與台灣股市在伯仲之間。

**龐大資金潮似乎又將席卷全世界**

極度寬鬆的貨幣政策,是過去兩年來各國政府遭遇金融海嘯,面對的經濟大衰退,在通貨緊縮威脅下,不得不為的權宜措施。

但過度寬鬆的貨幣政策一旦失控,長期而言,將使全球經濟由通貨緊縮,轉向另一個極端——通貨膨脹的威脅再現;這期間,全球金融市場會經過四個階段的轉折。

第一個階段是金融資產價格上揚,也就是說,盡管經濟基本面不佳,但股市、房市都會漲。

第二個階段是股市活絡後,貨幣供給會顯著增加。第三個階段是信用寬鬆,刺激需求、實質經濟開始復甦。

到了第四個階段是景氣回升,資金充沛,形成新泡沫,也就是說通膨可能來臨。

目前全球經濟實質的需求仍然疲弱,但股市已紛紛大漲,這是第一個階段的現象;接下來是朝第二、三個階段挺進,全球經濟有可能在下半年或明年開始復甦。

最近原物料又有蠢動現象,油價最低跌至三十二.四八美元,如今已彈升到五十八.六三美元;鎳價最低跌到八八OO美元,如今漲到一三一OO美元;鋁價從一O六二美元,漲到一四六五美元;銅價也在跌破三千美元后,拉升到四六八五美元。原物料再度從谷底回升,龐大資金潮似乎又將席卷全球。

台灣股市再度出現外資活躍的身影,去年外資從四月起大舉匯出,一直到十二月才出現七.四六億美元的凈匯入,全年凈匯出三五八億美元。

今年元月外資仍凈匯出十九.O一億美元,二月又凈匯出十.七七億美元,到了三月才出現十四.四九億美元的凈匯入,四月又出現二十八.七億美元的凈匯入,五月外資買超台股更積極。這是兩岸新效應,也是全球資金在亞洲找機會的一個新據點。

台灣股市今年在外資力推、台商資金回流,及中資可能來台的三資匯流效應,格局可能比大家想像的還大。()

--整理 張雅菁; 審校 張喜良

: 1.專欄作者老謝--謝金河,為《今周刊》發行人兼財訊文化事業執行長.

2.以上的評論僅為摘要,並且不代表路透立場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Akin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